
内蒙古充分利用自身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优势,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计划“十四五”期间,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特征基本具备,电力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,电力绿色发展模式加速构建,电力系统效能大幅提升,电力市场机制基本完善健全。到 2025 年,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,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达到 35%以上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初步建成,电力工业实现碳达峰,电源形态、电网形态、用电形态、运行机理、体制机制架构等方面深度变革,系统效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。到 2030年,新能源发电总量力争超过火电发电总量,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总装机规模比重超过 60%,成为电力系统主体电源。
精彩部分:
(一)新能源建设跃升行动
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重、就地消纳和外送消纳并举,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。加快风电光伏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,推动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,实现新能源多元化布局。
1.建设国家级风电光伏基地。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、建设条件优越、具备持续规划开发条件的地区,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。重点布局阿拉善、鄂尔多斯、包头、乌兰察布、巴彦淖尔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,布局黄河几字弯、边境沿线风电集中连片开发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;以区域电网为支撑,依托已建成跨省区输电通道和火电点对网输电通道,重点布局沙漠、戈壁、荒漠新能源基地;开展光伏治沙示范应用,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治沙模式,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,重点布局以库布齐、乌兰布和、腾格里、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。到 2030 年,蒙西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 2亿千瓦左右,其中基地化开发规模 1.7 亿千瓦。
2.大力推动新能源多场景特色利用。在工业园区、经济开发区,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和光伏分布式开发利用,促进新能源就地开发、就地消纳利用。在巴彦淖尔、乌兰察布、锡林郭勒等地,开展风光农牧互补综合能源建设,提升城镇乡村清洁能源利用水平。在鄂尔多斯、锡林郭勒等地采煤沉陷区、露天矿排土场,推进“光伏+生态修复”项目建设,构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。在额济纳、锡林郭勒等电网末端地区,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建设,提高末端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绿色用电水平。在呼包鄂地区,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分布式新能源一体化建设,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融合发展。
3.有序推进太阳能热发电发展。发挥太阳能热发电储能调节能力和系统支撑能力,在阿拉善、巴彦淖尔、鄂尔多斯,布局建设长时储热型太阳能热发电项目,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与风电、光伏发电基地一体化建设运行,提升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可靠性。到 2030 年,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规模达 300 万千瓦左右。
(二)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行动
合理建设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电源,提高新能源电力支撑能力,充分挖掘负荷侧响应能力,保障清洁电力安全供应需求。
1.强化煤电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。
2.提升新能源电力支撑能力。
3.大力推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。
(三)坚强智能灵活电网建设行动
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,构建坚强主干网、主动配电网、绿色微电网兼容互补、融合发展、灵活消纳、多元接入的坚强智能灵活电网,为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消纳奠定坚实基础。
1.建设微电网与大电网兼容互补的电网结构形态
2.建设坚强智能灵活主干网架。
3.建设消纳新能源电力为主的坚强送端电网。
4.建设坚强灵活可靠配电网。
5.建设智能高效调度运行体系。
6.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。
详情见附件: